碳酸钙改性包括对碳酸钙的结晶形态、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及表面处理等方面的改进,以达到在复合材料中的改性目的。对碳酸钙的改性有两种途径:
(1)从粒度入手,使其颗粒微细或超微细化以此来改善其在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并以微小的颗粒和增大比表面积来获得在塑料、橡胶制品中填充时的补强作用。但这种方法的生产工艺复杂,产品成本较高,又难以工业化生产;
(2)从表面性能入手,通过改性使其表面性能由无机性向有机性过度,由此来增大碳酸钙与树脂的相容性,改善制品的加工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
①偶联剂改性
其处理后的超细碳酸钙多以表面吸附、物理缠绕、范德华力等形式与基础树脂结合。相比于未经改性的碳酸钙,改性后的碳酸钙在树脂中,分散较均匀,膜性能较好。但偶联剂价格昂贵,使用中有一定局限。还可采用稀土元素进行表面处理,稀土元素独特的外电子层结构决定了其化合物具有很多奇特的功能。如利用轻稀土元素、优选有机配体合成出了一种无机粉体多功能表面处理剂,将其与碳酸钙通过“核-壳”包裹技术制成活化的无机填充剂,与基础树脂的相容性优良,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但成本也较高。
②填料表面涂覆
利用表面活性剂和低分子蜡等包覆碳酸钙表面,用此方法处理填料,尽管价格便宜却会导致填充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因而也存在一定局限性。